索引号:21-5277-2011-163815 | 内容分类:公开报告 | 公开范围:面向社会 |
发文日期:2011-07-01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
责任单位: |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做好全省商务工作,对于进一步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促进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全省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全省开放型经济暨工业园区工作会议、全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工作会议、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坚定不移地搞活流通扩大消费,进一步做大规模提升水平,促进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商务工作的任务与要求,2011年全省商务工作进位赶超目标是: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0亿元,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增长40%,其中出口200亿美元,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突破60亿美元,增长18%;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突破2500亿元,增长30%;对外承包工程实现营业额15亿美元,增长37%。
一、加强大商贸大流通建设,进一步扩大消费
1、深入落实国家扩大消费政策。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工作,适时调整商品品种结构,提高补贴兑付率,加强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入推进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将家电以旧换新覆盖到所有乡镇,尽力提供便民服务。加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销售网点的监管,建立和完善回访台账制度,开展打击家电以旧换新骗补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继续在全省组织开展金秋购物消费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促销活动。推动传统流通企业开展网上消费,拓宽网络消费领域,培养新的消费热点。
2、加强城乡流通网络和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或改造2000家标准化农家店和5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实现农家店覆盖全省96%的乡镇和85%的行政村,确保商品配送率达到50%以上。立足当地特色产品、特色产业发展和消费结构,在全省重点鼓励和扶持建设100个商品交易市场。继续分期分批对县、乡(镇)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营造安全、整洁的消费环境。积极争取商务部支持,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市场建设的投入。
3、不断增强城市商业服务功能。强化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推进县级以上城市网点规划编制及实施。积极推进家政网络体系建设和家政服务工程,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在全省13个培训基地对8000名下岗人员、农民工开展家政服务培训。继续实施“创赣菜品牌四百工程”,举办首届中国赣菜展示会暨江西餐饮业博览会,促进餐饮业发展。继续推进“早餐工程”建设,推进全国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试点。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鼓励连锁企业进入社区开办网点,促进便民消费。加快推进标准化菜市场的升级改造。
4、积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意见》,选择20家左右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在融资贷款、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扩大企业规模。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省形成1-2家销售额过百亿元的企业,10家销售额过十亿元的企业。全面推进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确保上半年基本完成国有商贸企业改革任务。继续抓好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补助工作。
5、大力开拓省产品销售市场。实施万家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工程,组织全省各类商贸企业、生产企业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举办江西商品促销活动。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工商对接,搭建全方位对接平台,拓宽省产商品销售渠道。积极支持省内企业参与享受国家补贴政策产品的招投标竞争,让更多省产工业品进入补贴范围。建立完善省产商品销售奖励机制,加大奖励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商贸企业推销省产品的积极性。编辑江西省名优特商品宣传专辑,在主流媒体对省产品进行整体宣传推介。
6、积极提升市场运行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市场运行监测样本企业和监测品种,使全省监测样本企业总数达到540家。开通11个县级城市商务预报平台,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社会预期。进一步加强全省生活必需品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修订全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研究建立省级猪肉、食糖储备制度,逐步建立蔬菜储备制度,建立应急保供的投放网络,研究制订商业代储办法,防止出现断档、脱销和抢购事件,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7、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大定点生猪屠宰管理工作,争取省政府出台《江西省农村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管理办法》,抓好《生猪屠宰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淘汰3%的落后小型屠宰企业,完善监管制度,建设省、市、县三级屠宰监管工作平台,推动屠宰企业升级改造。逐步完善“江西省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系统”,深入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切实抓好商务领域的食品安全和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初步建立全省药品流通行业的统计制度。加强拍卖、典当、租赁、二手车、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特殊行业的监管工作。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认真实施成品油分销体系“十二五”规划,制定出台农村加油站点的管理办法,优化农村加油站点布局;建立和完善成品油市场预警保供机制,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安全监管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成品油市场清理整顿和加油站管理示范活动。开展再生资源企业备案工作,规范再生资源行业的经营秩序。进一步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开展创建“放心酒示范店”工作,研究制定《江西省酒类流通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省、市、县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工作网络,推进市、县商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推进南昌市肉菜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
二、全力以赴拓市场抓服务,努力做大外贸规模
8、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千家企业闯国际市场工程,组织1000家以上企业参加国内20个重点展会,组织300家以上企业参加境外50个专业展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创新贸易模式,鼓励和推动出口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实现今年上线交易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稳定扩大美国、日本、西欧等传统市场份额,积极拓展东盟、中东、东欧、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继续保持对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和发展电子商务的扶持政策。
9、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做大出口规模。出台《关于支持全省重点出口企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加大对全省120家重点出口企业帮促力度,培育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达到15家以上,超5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60家以上,实现净增出口20亿美元。
10、积极扩大外贸出口主体。加大生产型出口企业引进和推进力度,提前介入具有出口潜力的在谈项目和在建项目,主动做好相关服务工作。进一步下放外贸经营权备案登记到县级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对新获得外贸经营权企业的政策业务培训,建立重大出口潜力企业台帐,开展个性化帮促服务,实现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100家以上,新发生出口业绩企业超过600家,新增出口额超过40亿美元。加大“两转”工作力度,重点推动50家供外省出口和出口到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企业转为本省出口。
11、着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扩大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比重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继续稳定纺织服装、农产品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保持外贸出口竞争优势,确保出口超10亿美元的商品3种以上,出口超1亿美元的商品20种以上。
12、加强出口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做大做强3个出口加工区和5家国家级出口创新基地。培育和壮大省级区域出口基地和省级产业出口基地,继续组织申报认定一批出口基地。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省级重点出口企业、出口商品和出口品牌,省级出口品牌达到70个以上。组织认定3-5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13、大力推进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园区扩大出口。积极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作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和鼓励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做大做强外贸出口的实施意见》,并纳入全省开放型经济考核范围。
14、积极扩大进口。充分利用国家鼓励进口政策,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战略资源、高新技术、重要原材料进口和重大项目设备引进,实现进出口协调发展。
15、强化进出口推进服务。继续完善税贸协作、关贸协作和检贸合作机制,推进和完善重点出口企业、重点行业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合作机制。加强银贸协作,优化融资环境,加快省外经贸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创新“百人服务团”工作,加大帮扶力度,深入重点出口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开展个性化帮促活动,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进出口协调推进网络作用,建立重点问题快速反应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出口预警监测和调度机制,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依法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
三、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招商,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16、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制定和出台《关于推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的若干意见》,加大产业招商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市、县和工业园区围绕新兴产业和自身优势产业开展产业招商,引进1000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区。发挥省“百人招商团”20支产业招商小分队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各设区市和有关园区组建100支新兴产业招商小分队,建立强大的产业招商队伍。会同省有关部门编印《年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招商项目册》和《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产业及生态工程招商项目》,积极对外推介洽谈。
17、着力引进重大项目。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和央企开展对接洽谈,引进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200个以上,省外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600个以上;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国内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0个。积极组织招商小分队赴东部沿海地区及港澳台、东南亚、澳大利亚、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产业对接、项目对接活动,努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平台作用,引导内外资重大项目向9个国家级开发区内集聚。加强重大项目的调度推进,促进一批在谈和签约重大项目尽快落户。
18、精心组织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线,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重点组织好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作推介会、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第七届泛珠会、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樟树药交会、澳大利亚重大项目推进活动、赣商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争取签约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提升招商的有效性。
19、不断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推进8-10家招商引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筹集资金,做强做大。指导南昌、九江、赣州等中心城市引进功能性机构,促进3-5家国内外大型企业在江西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积极推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落户我省,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风投基金参与省内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实现股权多元。
20、大力开展“一会战、三竞赛”活动。开展招商引资“百日大会战”,3-6月,利用100天时间,由市、县领导带队围绕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产业赴外招商,引进1000万美元外资和亿元以上内资项目共400个以上。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开工投产大竞赛,积极推进各市、县和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开工投产。开展百支新兴产业招商小分队招商大竞赛,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开展国家级开发区招商大竞赛,指导和推进全省9个国家级开发区开展产业招商,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
四、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21、加快发展对外承包工程。积极推动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进一步壮大对外承包工程队伍。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科学规划我省对外承包工程的海外市场布局。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有实力的龙头外经企业,新增1-2家营业规模上亿美元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国际竞争力。
22、大力推进对外投资。发挥我省产业特色和技术优势,加强与省国资委、省工信委、省工商联、省地质勘探部门、省农林主管部门的合作,形成“五条线”全面推进对外投资新格局,新增5-6家境外资源开发企业。围绕境外资源勘探开发、对外投资办厂、加工贸易、建立营销网络等重点,大力推进各种类型境外投资。深入园区、企业开展“走出去”帮扶服务,推进企业集群式“走出去”。
23、有序开展外派劳务。建立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形成全省外派劳务报名网络,把好选人关。加强劳务基地建设,加大外派劳务培训力度,把好培训关。开展外派劳务市场整治活动,加大打击非法外派劳务中介力度,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
24、精心组织对外援助。协调推进援助多哥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后续农业技术示范及人员培训项目;加快建设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举办8-10期研修班,使之成为全国援外培训的主力军。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驻华使领馆、国际经济组织的联络与交流,推介江西及江西企业,扩大江西的影响和对外投资合作。
25、建立健全“走出去”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省“走出去”工作协调、调度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建立走出去信息收集、沟通及发布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恶性竞争。加强政策和人才培训,尝试与大专院校等培训机构联合办班,为企业培训急需人才。研究建立为走出去服务的政策、资金、外事、外汇、进出口等服务举措和保障体系,切实帮助外经企业做大做强。
五、加快口岸平台建设,大力提高通关效率
26、大力发展航空口岸。加快推进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货运枢纽项目建设。巩固、加密南昌至香港、南昌至台北航班,将南昌至台北航班加密至每周三班,开通新的国际航线,力争南昌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数突破6万人次。继续加密南昌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航空枢纽城市航班,积极开通至西北、东北重点城市直达航线。
27、加快发展九江港水运口岸。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推进九江城西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审批验收,推进九江保税港区申报设立工作。加密九江至上海港的支线班轮。积极推进铁路进港,推动多式联运。
28、加强口岸作业区和口岸通道建设。加快高安铁路口岸作业区建设,推进南昌铁路口岸作业区和吉安陆路口岸作业区升级改造达标,加快萍乡上栗特殊商品口岸作业区建设并开通营运。协调开通南昌至上海(宁波)散货拼箱通道,开通上饶至宁波五定班列,九江港至上海、南昌白水湖码头至上海烟花爆竹出口运输通道。积极发展铁公水空多式联运,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
29、大力发展电子口岸。建立和完善全省电子口岸工作协调机制,推进江西电子口岸与沿海电子口岸信息互联互通,完善大通关系统。加快推进商务、海关加工贸易联网在全省运行,推动国税、外汇管理等部门进入加工贸易联网系统,推动关港联网和检港联网系统并网运行,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六、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地区经济交流
30、积极参加国内重点经贸活动。重点组织好渝洽会、兰洽会、青洽会、支洽会、亚欧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的参会参展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交流。
31、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做好对口支援新疆阿克陶县工作、对口支援重庆武隆县工作,促进两地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做好援助四川小金县灾后重建后续扫尾工作,全面完成援建工作任务。
32、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制定我省西部大开发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抓好我省41个县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做好1-2个县的示范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33、加强商会合作交流。举办赣商大会,做好江西赣商联合总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对各地江西商会的指导,依托赣商力量,召开1-2次东部地区招商引资会,促进中东部的合作。积极引导外省在赣商会发展,加强驻赣商会合作交流。
七、加强商务形势分析研究,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34、加强商务工作调研。针对商务工作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基层、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及时发现商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破解商务发展难题。
35、加强商务运行监测分析。加强对国内外经济走势和商务运行监测分析,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改进商务运行形势分析会制度。完善商务运行信息发布平台,增强商务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八、加强商务系统自身建设,提升商务工作水平
36、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党建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全省商务工作实现进位赶超。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各项活动,为实现进位赶超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7、增强商务系统凝集力。加强对基层和企业的服务指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树立商务系统良好形象和威信。加强上下协调沟通,建立省市县三级商务主管部门高效畅通的无障碍联系机制,及时报送信息,反馈情况,形成上下信息畅通、工作协调、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及时发现和总结商务工作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树立标杆,鼓励干劲,凝聚合力。
38、加强商务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商务系统思想政治建设,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加强党性学习教育,引导和帮助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在全省商务系统形成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加强商务人才培训,今年拟举办1-2期全省商务干部培训班和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商贸流通、口岸等专业培训班,提升商务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倡导廉洁之风,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强化教育监督,努力建设廉洁型机关,争做廉洁型干部。
39、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进一步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下放审批权限,继续推行网上审批,建立服务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效能监察方式,充分运用日常督查、明察暗访、受理效能投诉、发展环境监测等手段,发现并解决发展提升年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化全省商务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