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21-5277-2012-300220 | 内容分类:公开报告 | 公开范围:面向社会 |
发文日期:2012-02-29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
责任单位: |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大环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了商务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突破”、“三个快速增长”、“两个平稳较快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四个突出贡献”。
“一个历史性突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达到315.56亿美元,增长46.06%。其中外贸出口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8.81亿美元,增长63.1%,增幅居全国第三位,总量居中部第1位、前移1位,居全国第12位、前移2位。短短3年的时间,我省外贸出口在全国连晋8位,跃居中部之首,成为我省率先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主要经济指标。
“三个快速增长”:一是招商引资快速增长。全省实际利用外资60.59亿美元,增长18.7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继续在中部保持领先。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579.15亿元,增长33.81%。二是对外承包工程快速增长。全省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5.85亿美元,增长51.9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9.72个百分点,增幅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总量在全国排第13位,前移3位。三是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全省对外直接投资2.81亿美元,增长3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2个百分点。
“两个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发展。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7.7亿元,增长17.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二是口岸建设平稳较快发展。南昌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6.6万人次,增长14.8%,全省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200.63万吨、国际集装箱14.27万重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53%、10.56%。
“四个突出贡献”:一是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开放型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流通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0.7%,拉动力为1.3%。二是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突出。开放型经济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2.1%。三是对全省税收贡献突出。工业园区作为开放型经济主阵地,实现税收占全省税收的34.5%。四是对全省新增就业贡献突出。全省开放型经济新增就业占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的30.8%。
回顾过去一年,重点推进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业招商,承接产业转移保持强劲势头。大力组织开展招商引资“百日大会战”、“项目开工投产大竞赛”、“百支新兴产业小分队招商大竞赛”和“国家级开发区招商大竞赛”等活动,各设区市都轰轰烈烈地举行了招商项目集中开工投产仪式,实现开工项目767个,投产项目493个。进一步加强“百人招商团”工作,20支产业招商小分队共拜访客商1305批次,接待来赣考察客商916批次,对接洽谈项目425个,签约重大项目84个,签约总额254.38亿元。指导各设区市和有关工业园区组建了100支新兴产业招商小分队,市、县党政主要领导率队外出招商500余次,对接洽谈项目超过1200个。精心组织重大招商活动,香港招商活动周、赣台会、泛珠会、景德镇陶瓷博览会、世界低碳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共签约重大项目400余个,签约金额1436.44亿元。
(二)全力以赴拓市场抓服务,外贸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扎实推进千家企业闯国际市场,组织1000余家企业参加70多个境内外知名展会。注重培育重点企业,出台了《关于支持全省重点出口企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推动120家重点企业扩大出口,去年全省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达到21家,比上年增加10家。加大“两转”工作力度,以供外省出口和出口到海关特殊监管区的50家企业为重点,省、市、县三级联动,采取一企一策,全年实现“两转产品”出口10亿美元,不但扩大了外贸出口规模,而且优化了全省出口环境。加强出口基地和品牌建设,支持电子信息、光伏、汽车、船舶等重点优势产业扩大出口,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79.53%和42%。上饶茶叶基地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积极扩大外贸出口主体,全年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308家,新发生出口实绩的企业615家,新增出口73.38亿美元。加强出口推进服务,进一步创新“百人服务团”工作,推进省、市、县三级外贸协调网络建设。
(三)加大国内贸易工作力度,商贸流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扎实推进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全省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71.7万台,销售金额101亿元,累计销售以旧换新家电203.05万台,销售金额68.69亿元。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省累计新建或改造标准化农家店22159个、配送中心129个,农家店已覆盖全省所有的县、97%的乡镇、85%的行政村,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联合采购平台。南昌、赣州、景德镇等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建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启动了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14个农超对接项目和25个农贸市场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全省所有设区市、县级市和58%的县制定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积极推进省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先后组织近500家企业共3000多个省内名特优产品在上海、广州、北京、西安等地成功举办了“江西商品大集”展销活动,现场销售3551.3万元,签订产品销售合同44.23亿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扶持建立了8个较大规模的江西产品省外展示销售平台,使一大批省内产品进入到省外超市或卖场。面对南丰蜜桔、瑞昌山药“卖难”问题,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网上购销对接,举办专场推销会,有效地帮助了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秋购物消费月活动和首届赣菜展示会暨江西餐饮业博览会,实施“创赣菜四百工程”,完成了100个名菜、100名名师、100个名店和100个名点的评选认定工作,为打响赣菜品牌,推动赣菜产业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市场应急保供工作积极有效,面对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抢盐风波,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情况,澄清谣言,及时平息了抢购风波,保证了全省食盐市场平稳供应。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建成生活必需品、重点流通企业等8个市场监测系统,开通了省、市和11个县级市商务预报平台,我省运行监测工作在全国综合排名由第14位已上升到第5位,受到商务部的通报表扬。积极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成功开展了成品油市场整治、生猪屠宰行业专项整治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综合执法,我省累计有10个设区市和19个县(市、区)列为商务部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有60个市场整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积极推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企业“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加快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克服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带来的不利影响,先后组织50多家外经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对接推介活动20余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有效推进对外投资,积极协调省“五条线”推进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进展顺利,新组建的江西国际矿业有限公司已获得境外22个探矿权和采矿权。积极争取援外项目,全省新获援外项目17个,是去年项目数量的2倍。省外语外贸学院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举办援外培训项目8期,培训60多个国家的商务官员400余人,为宣传江西、扩大影响打下了良好基础。扎实开展外派劳务市场整治,妥善处理日本地震后我省4000名劳务人员的安全稳定和利比亚撤侨工作。
(五)全力加快口岸平台建设,口岸通道立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积极做大空港运输平台,新开通6条国内航线,加密5条航线的航班,昌北机场开通航点城市增至37个。大幅加密赣台直航航班由每周2班增至7班,解决了一票难求的局面,极大地方便了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以及观光旅游。全省空港共完成旅客吞吐量660万人次,南昌航空口岸累计完成出入境货物1536吨。大力发展铁海联运,顺利开通上饶至宁波五定班列,使全省铁海联运线路增至12条,全面打通我省货运出海通道。全年铁海联运发送集装箱超过2万重标箱,增长1倍。继续扩大水运口岸,开通九江港直达韩国仁川港的国际直达始发货运班轮,使九江港成为内陆省份首个开辟江海直航的港口,九江港进出口货运量再次突破100万吨。加强电子口岸建设。全面加强与沿海口岸大通关合作,全省加工贸易审批联网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成为全国首个以省为单位全面实现加工贸易联网审批的省份。
(六)扎实推进区域合作,对口支援顺利推进。积极组织有关市、县和企业参加在四川、新疆、吉林、黑龙江、云南、贵州、宁夏等地举办的区域合作洽谈会。大力促进各地江西商会发展,全国江西商会发展到70余家,会员企业由3万多家发展到近5万家,为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合作发挥了桥梁作用。圆满完成了支援四川小金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扫尾工作,成功促成一批赣商企业在小金县投资。援助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和重庆武隆工作进展顺利,积极帮助两县在我省进行招商引资推介。
(七)顺利完成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指示决定,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方法,稳步推进全省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截止去年底,包括9家厅属国有企业在内的全省449家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国有资产得到有效监管,整个改革工作平稳有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我省商务发展总量小、水平低,基础还比较薄弱。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走出去”规模和层次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
二、2012年主要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做好商务工作,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全省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内贸促流通、稳市场、扩消费,着力推动外贸保增长、调结构、优服务,着力推动招商引资扩规模、提质量、上水平,着力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着力推动口岸大通关进一步发展,确保商务工作平稳较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并与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2012年全省商务工作预期目标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0亿元,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66亿美元,增长10%;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3000亿元,增长16%;外贸进出口331亿美元,增长5%,其中出口230亿美元,增长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8亿美元,增长15%;对外投资保持平稳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大引强,提升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
1、大力开展“招大引强年”活动。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围绕重点产业,瞄准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对接,力争引进合同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个,省外10亿元以上项目70个,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投资项目10个,国内500强、行业龙头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0个。积极引进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和区域总部入驻江西。发挥“百人招商团”和赣商在招大引强中的重要作用,掀起招大引强热潮。
2、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更加注重招商选资,突出产业链招商,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围绕“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格局,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主动对接海内外产业转移,推动区域错位发展。积极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特色产业园区的作用,引导重大产业项目向重点园区、特色园区集聚,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构筑招商新优势。
3、精心组织好重大招商活动。以注重实效为前提,精心策划,创新方式,重点抓好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广东招商引资活动周和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充分利用厦门投洽会、东盟博览会、亚欧博览会、泛珠经贸洽谈会、中部博览会和西部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性经贸活动,积极开展项目推介和对接洽谈活动,努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
4、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在抓好制造业招商的同时,积极引进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推动南昌、九江、赣州等设区市着力引进一批投资额大的城市综合体、大型商贸、物流等项目;引进外资银行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引进一批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构建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兼并重组我省企业;积极推进招商引资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推进科技招商,鼓励发展院士经济、博士产业,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5、加强重大项目调度推进。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调度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磋商制度、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在立项、用地、环评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签约项目早审批、早进资、早开工、早投产。
(二)积极拓市场调结构优服务,确保外贸稳定增长
1、继续组织千家企业拓市场。组织1000家以上外贸企业参加70个境外展、20个境内展,加大企业参展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巩固传统出口市场,拓展新兴市场,优化出口市场布局,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加强对各设区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电子商务上线企业等拓市场工作的考评考核,研究制定考评方案。加强展会精细化管理,拟定展会管理办法,建立展会信息管理平台,促进展会平台建设。
2、积极优化外贸结构。在扩大纺织服装、鞋帽、箱包等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提高出口比重。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农产品、资源深加工产品出口。创造条件推动文化、软件产品出口。继续抓好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设,重点推进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级产业出口基地、外贸转型基地、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外贸平台建设。积极做好第二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组织认定第三批省级产业出口基地和区域出口基地。用足、用好国家外贸平台建设资金,加快推进外贸服务平台建设。组织认定省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进一步完善省级出口名牌评选办法和支持措施,培育和发展我省出口名牌。加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形成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指导井冈山出口加工区加快建设,争取下半年实现封关运行。
3、进一步培育壮大出口主体。指导和帮助70个已获得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权限的县级商务主管部门搞好服务工作,力争新增对外贸易经营权企业1100家以上,新发生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600家以上。鼓励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强化外贸促进平台建设,支持县级外贸流通企业带动当地中、小企业扩大出口。积极探索我省供应链出口的可行性。
4、加强外贸出口推进服务。着力抓好120家省重点出口企业、40家新投产出口企业、50家“两转”企业的服务推进。以“两转”工作为突破口,加强和改进“百人服务团”工作,建立工作磋商机制、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解决企业出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政策和业务培训,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解决出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和完善出口预警监测和调度机制,积极防范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5、积极扩大进口。充分利用国家推行扩大进口战略和《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支持,完善有关政策,鼓励先进设备和技术进口,提升全省产业水平和质量;扩大铜矿砂、铁矿砂、煤炭等紧缺资源、能源进口,增强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保障能力;加快内、外贸融合,扩大消费品进口。
(三)大力推进商贸流通发展,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1、深入开展促进消费工作。继续实施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抓好国家新的促进消费政策的贯彻实施。组织开展商品大联展、金秋购物消费月等促消活动。鼓励发展社区餐饮、便利店、家电维修、美容美发、医疗保健等生活服务业。加强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千企进万家服务工程”。在大中城市打造生活服务集聚区和15分钟便民服务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及时总结各地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先进经验,适时召开现场会进行宣传推广。建立健全内贸工作综合统计与评价体系,完善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工作考评办法。筹备开好全省流通工作会议,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2、大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完成70%以上县(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抓好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工程、赣西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 加强重点商品交易市场培育,力争全省新增亿元商品交易市场10家。选择10个县(市、区)开展城镇新区商业建设试点。继续实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在南昌市建立一批社区蔬菜直销店。以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依托,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使农家店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89%的行政村。对全省20%以上的农家店进行信息化改造。开展农家店联合采购、统一配送试点,扩大农超对接和直供直销规模。加快全省废旧商品回收网络体系建设,逐步建设一批标准化废旧商品集散市场和基地。继续抓好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工作,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
3、积极拓展省产品销售市场。组织企业开展江西商品全国行活动。组织实施拓展省外市场“十百千”工程,重点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打造10个综合性江西产品展示销售中心,新建100个以上江西产品省外专卖店、销售专区专柜,发展1000个以上江西产品省外经销商、代理商。研究建立缓解我省大宗农产品“卖难”长效应对工作机制,切实防止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大力推进产销对接和农超对接,引导和支持省内连锁经营企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等增加省产品的采购和经销,推动我省名优产品进入省外连锁超市。深化“创赣菜品牌四百工程”,组织“赣菜名菜进名店”活动,创建“美食名街”、“美食名乡”。支持省内企业到省外开设赣菜连锁店,打造赣菜品牌。
4、切实保障市场平稳运行。扩大和优化市场运行监测系统,实现生活必需品、重要流通企业监测系统覆盖全省所有设区市、县(市、区),开通所有县(市、区)商务预报平台。建立市场监测样本企业信息报送员、市场预警员和市场运行分析员三支队伍。建立和完善市场运行分析部门会商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研究提出加快全省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争取将其纳入省民生工程。组织修订市、县《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及相关专项预案。建立全省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管理平台。建立省级猪肉、食糖储备制度,落实设区市6000吨猪肉储备计划。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确保成品油市场平稳。建立和完善应急商品投放网络。
5、着力规范市场秩序。继续做好生猪定点资格审核清理工作,加强生猪屠宰行业监管,深入开展打击私屠滥宰强化肉品卫生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确保我省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98%以上。牵头做好全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全面建成省、市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和全省屠宰监管平台,基本建成南昌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平台。继续做好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继续抓好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补助工作,完善我省商务领域信用信息平台管理。组织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创建和“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制定《江西省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抓好酒类流通立法调研工作。强化对拍卖、典当、二手车交易、报废汽车回收、成品油、再生资源等特殊行业的监管工作。切实加强商贸领域安全生产管理。
(四)坚持积极稳妥原则,千方百计推进企业 “走出去”
1、加快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壮大对外承包工程队伍,推动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积极申报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力争使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队伍达到70家。做大做强对外承包工程龙头企业。继续组织企业赴非洲、东南亚、日韩等地开展境外对接推介活动。继续组织省内外经企业与央企和国际商务官员研修班举办对接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2、大力推进对外投资。全面推进各领域对外投资,重点推进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大力推进农业合作和制造业投资办厂;稳步推进营销网络和境外研发;探索推动房地产、光伏等优势产业“走出去”,构建全方位对外投资的新格局。邀请外国商会、官员以及境外中国经贸合作区承建省有关单位来赣开展专题宣讲和国别投资政策说明会等。继续组织企业赴西非、东南亚、南太平洋地区和南美等境外投资热点地区进行市场开拓。精心策划和组织非洲商务参赞江西行活动。
3、精心组织对外援助。把对外援助工作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扩大援外项目的带动效应。继续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援外项目,拓宽“走出去”渠道。以 “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为依托,积极承担援外培训项目,扩大影响,宣传江西,努力打造我省援外培训品牌。
4、有序开展外派劳务。继续整顿外派劳务市场,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建立覆盖全省的外派劳务服务平台,在条件成熟的市(县)建立报名点,打造省、市、县三级联动平台。加大培训力度,推动全省外派劳务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
5、建立和完善“走出去”服务保障体系。建立“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探索设立全省“走出去”业务咨询服务机构,建立省对外投资重大项目库,建立和完善全省“走出去”工作协调调度机制、探矿开矿合作机制、靠大联强合作机制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境外企业科学管理机制,为企业“走出去”走得好、走得快、走得稳提供有力保障。
(五)围绕降成本促开放,加强口岸大通关建设
1、巩固和发展五定班列。推进现有上饶-宁波五定班列功能沿沪昆线向西延伸,提升沿线各设区市进出口货物运输时效。推进南昌-厦门城际货运直达班列升级成为五定班列,提升沿京九和赣龙线各设区市进出口货物运输时效。形成以沪昆线为横向,以沿京九和赣龙线为纵向,十字交错的五定班列运输网络,与宁波港、厦门港形成对接。
2、大力发展航空客货运输。推进航空口岸客运扩大规模,开通南昌至乌鲁木齐航线,加密南昌至西安、成都、昆明、深圳等重点枢纽城市航班,保持赣台线稳定发展,研究增开国际航线,继续开通国际旅游包机业务。推进台湾同胞在南昌实现落地签证,增进口岸服务。推进南昌机场3400米跑道投入运行,满足大飞机起降要求。出台促进江西国际航空货运发展的支持措施,改善投资环境,降低航空运输成本。推进南昌机场新建海关监管仓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营。继续争取设立全省航空发展资金。
3、大力发展水路口岸运输。巩固和加密九江港至外高桥始发班轮。开通九江港至洋山港快线货运始发班轮,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提高物流效率。继续支持直航韩国仁川港班轮工作。督促九江港烟花爆竹水运通道,加快港口危险品临时专用堆场建设,并通过安监部门验收投入运营。继续服务好南昌港码头货运班轮发展。
4、加快口岸作业区建设。推进口岸作业区建设,提升口岸作业区的服务功能。继续推进南昌铁路口岸作业区、吉安陆路口岸作业区升级改造。推进高安铁路口岸作业区、上栗特殊商品口岸作业区建设,万载公路口岸作业区完成各项审批并开工建设。启动1-2个你建口岸作业区的论证和调研工作。
5、大力发展电子口岸。推进加工贸易联网审批系统推广使用,积极推进外管、国税相关审批加入系统。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联网,推进检港联网系统完成开发并上网试运行,推进九江口岸大通关系统完成开发并上网试运行,启动铁海联运大通关系统调研论证。继续推进我省电子口岸与沿海电子口岸信息互联互通,完善大通关系统。
(六)突出转作风优服务,切实加强商务系统建设
1、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若干问题的决定》,扎实开展整治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形成促进商务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和服务措施,改进 “百人服务团”工作,加强工作协调,提高行政效率,积极为基层和企业提供周到的政策法规服务、市场信息服务、生产经营服务,提高商务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2、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创新。围绕事关经济和商务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善于在调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对策。加强对形势的分析研判,善于观大局、谋大事,提高对宏观形势的把握能力。根据经济和商务发展需要,积极组织现代金融、科技、国际经济、法律法规及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构筑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以创造性工作促进商务事业加快发展。
3、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商务系统思想政治建设,帮助各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注重总结典型,宣扬典型,激发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增强商务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系统干部业务培训,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4、抓好商务系统党风和廉政建设。加强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和督促检查。积极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严格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估,用好商务发展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